《身為觀眾,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心得分享

Publish Date | 2024/06/11 04:10
Author | TIA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 賴榮偉博士
8/6 TIA 政經充電講座

講者:王師

現職:牽猴子共同創辦人


主題:身為觀眾,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TIA 今日很榮幸邀請王老師進行一場生動的演講。一開始,王老師便以喜劇形式闡述他為何從台大工管系崎嶇走入電影產業這一條路。他其實很謙遜。如同他提到 Reed Hastings(Netflix的CEO )的名言:我們真正的競爭對手是人類的睡眠時間。


王師的內心,有著一股他想做好台灣國片的理想與堅持。


王師的紀錄片作品不僅入圍金馬獎;他行銷齊柏林《看見台灣》的賣座數字更超越李安的《臥虎藏龍》,一舉扭轉紀錄片是票房毒藥的印象。近來,他有名的作品就是電玩改編而來的《返校》。


有趣的是,王總監公司的「牽猴子」三字,也成為聽眾慕名而來的動機。演講後,大家欲罷不能,與王老師齊聚方桌,盡情交流彼此的觀察與見解。


神說,要有光。所以,世界有了電影。那麼,如何讓台灣電影有「光」呢?


讓觀眾願意花時間與金錢成本走進戲院,從生理上與心理上體驗高價值就是重點。尤其,社群媒體的年代,串流平台崛起,大家的選擇性更方便也更多樣。


王師分析迪士尼巨人的壯大模式,更提到 Netflix 如何讓這個巨人恐懼;甚至 Netflix 改寫奧斯卡、好萊塢以及全球電影產業。我想,Netflix 模式是一種讓台灣發光的「如何」。但有這麼簡單嗎?


超級英雄片總會看膩,接下來是什麼樣的題材會吸引觀眾?王師指出在地化與國際化連結的重要性。只不過,兩者的接軌,從不簡單。本土故事說不好,就變成東施效顰。他以中國版的深夜食堂(仿效日本)為例,連當地觀眾都看不下去,不倫不類。


比較了台灣、日本與韓國,他語重心長地表示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從《與神同行》到《寄生上流》,韓國的佳作並非偶然。從文學、漫畫等文本內容的提供到面對全球市場的出口行銷,韓國模式有可參考之處。他由衷希望台灣有更多的《海角七號》、《悲情城市》,勿讓台灣的佳作真的只是一時的偶然。


即使從商業角度必須考慮到笑到爆、哭到爆、燃到爆、嚇到爆,但這些方法論的背後還是得有深層文化。

換言之,說好台灣故事就是挖掘台灣文化的論述與想像。


當然,有些事永遠不變。消費者永遠關心:更快、更多、更便宜。王師如此說著。我立即想到,TIA 不正是如此?講座內容,多元有深度;兩小時多下來,立即增長見聞,又快又多又便宜;在現場,與專家討論,有獎品又可拍照。




TIA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 賴榮偉

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執行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