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摩薩學院:什麼是「以共同體為基礎的公民防衛》心得分享

Publish Date | 2024/06/11 04:17
Author | TIA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 賴榮偉博士

講者:謝易宏 博士

現職: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福摩薩學院執行長

主題:福摩薩學院:什麼是「以共同體為基礎的公民防衛」



為何以共同體為基礎作公民防衛?謝博士全程以流利的台語說出他的理由:正因為心有所愛,不忍任人毀壞。這是他創辦福摩薩學院的使命,也是他跑遍全台灣的堅持。週六的TIA會場,大家一同認真地討論如何「自救救人」與「保境安民」。


台灣勵志協會今日很榮幸邀請德國杜賓根大學政治學博士謝易宏進行專題講座。現場聽眾有僑務委員與美國全球台灣研究中心顧問陳建賓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溫家舒博士(美國人,台大博士)、經緯航太科技公司資安長李重志博士、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黃春生等。


TIA也在現場送出前五名講座報名者,價值1000元的李登輝紀念音樂會門票。


謝博士闡述他創立福摩薩學院、實踐以共同體為基礎之公民防衛的初衷。他的初衷無非就是冀望台灣真正的自主。


台灣在生存與發展上最大的敵人就是中國。


「風暴將至」,謝博士如此形容。但面對此等風暴,台灣人是做好準備還是繼續鴕鳥心態呢?謝博士不想坐以待斃。


因為心愛台灣,他想當一名防衛者;不想當被防衛者。他想進一步落實「共同體」為基礎的「公民防衛」理念。


「從己身做起」以及「不己願他力」是他強調的原則。這就是國際現實下的自助助人的理念。


一切「保境安民」的藍圖規劃,必須從最可能事態與最嚴重事態進行設想;簡言之,必須實際模擬中國攻台以及台灣內部第五縱隊運作的各種可能性。這當然是一種理性決策模式。


謝博士自承從美國學者安德森的「民族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得到靈感。但他的共同體強調民間社會,更著眼於已經成熟的小型共同體「教會」。


他認為,相較於社會其他民間團體,教會的組織運作相對成熟。因此,他奔走全台,推廣以長老教會為基礎的「挪亞方舟」計畫。


共同體,可視為在相同土地上彼此分享情感、信念,有問題時相互溝通、有困難時相互幫助的一群人。以共同體為基礎的公民防衛,其實也是一種韌性社區概念,蘊含國家安全與國土安全學理,強調戰爭、天然災害以及全民動員的三位一體,著眼於從基層驅動的行動性。


簡單說,保境安民並不能只有政府的責任,個別市民、社區、非營利組織、企業等,都是中心角色。


以教會為基礎進行自救救人的公民防衛,更應落實安全評估報告。安全評估報告中的安全地圖、在地劇本、資源儲備與應變系統,其實就是融入關鍵基礎設施保護設計的盤點資產、風險評估、決定防護優先順序、擬定防護計畫以及衡量實施成效等理念。


謝博士強調的是「預防重於治療」的預警機制。這是寓於平時準備的風險全面管理途徑。


我想,TIA所為其實與謝博士目標相同。我們都是很努力地在落實共同體意識,形塑因應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全民準備文化。



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 賴榮偉博士

名人講堂心得分享

執行長專欄